今年是国际民防组织成立93周年,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普及防灾减灾知识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。那关于民防,你知道多少?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!
答:人民防空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,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,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、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行动。人民防空简称“人防”,外国多把民众参与实施的战时防空与平时救灾相结合,称为“民防”。
国际民防组织是在1931年成立的"日内瓦区国际协会"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创始人为法国乔治·保尔,最初宗旨是在战时利用中立区保护老、幼、妇、残等非战斗人员。1936年瑞士人亨利·乔治任协会秘书长。1958年协会改名为国际民防组织。1965年联合国大会要求各国政府根据具体国情建立某种机构,以便能在必要时确定请求援助的等级和种类,尤其是协调救援行动(2034号决议)。许多国家遵照这个决议建立了民防机构,其任务是规划和协调灾害发生时的救援活动,因此,防灾、备灾、协调和灾后重建等许多措施是由国家民防机构管理和协调的。
答: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,也是一项全民的社会公益事业。人民防空在和平时期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抗灾,战争来临时掩蔽人员和物资,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及时消除空袭后果。
答:人民防空实行“长期准备、重点建设、平战结合”和“战时防空、平时服务、应急救援”的方针。人民防空的原则是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,与城市建设相结合。
答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》第八条规定: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得到人民防空保护的权利,都必须依法履行人民防空义务。这一条规定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。一切组织和个人应得到的人民防空保护的权利是:防空疏散、掩蔽、医疗救护和救助,必须的生活供给,接受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等。一切组织和个人都要依法履行的人民防空的义务是:参加人民防空建设,负担人民防空费用,执行人民防空勤务,保护人民防空设施,参加群众防空组织,接受人民防空教育训练,开展相互救助等。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》要承担法律责任。
答:人民防空建设关系到国家战略全局,建设任务艰巨,涉及面广,建设周期长,靠临战状态下再去进行人民防空建设是难以完成的。因此,在和平时期,必须随城市发展而加强建设,做到未雨绸缪,居安思危。如果战争来临才准备,就什么都晚了。
防空警报就是报知敌方空袭的信号。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、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。预先警报(鸣36秒,停24秒,反复3遍,长3分钟,有攻击预兆时发放,要求人员疏散)。空袭警报(鸣6秒,停6秒,反复15遍,长3分钟,在我方将受攻击时发放)。解除警报(连续鸣响3分钟,在空袭暂时缓解时发放)听到空袭警报时,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,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,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。在室内: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、走廊或底层楼梯下,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、厨房等处藏身。以上条件不具备时,也可靠墙角的桌下、床下卧倒,要避开门窗和易燃、易爆物。在公共场所:商店、影剧院、车站、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,不要慌张、拥挤、乱跑。可就近进入地下室、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,不要在高压线、油库等危险处停留。在空旷地:可就近选择低洼地、路边沟、土堆旁、大树下疏散隐蔽,迅速卧倒。
听到空袭警报时,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。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,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。
1.在室内: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、走廊或底层楼梯下,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、厨房等处藏身。以上条件不具备时,应立即卧倒,要避开门窗和易燃、易爆物。
2.在公共场所:商店,影剧院、车站、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,不要慌张、拥挤、乱跑,可就近进入地下室、楼梯底层等处隐蔽,不要在高压线、油库等危险处停留。
3.在空旷地:可就近选择低洼地、路沟边、土堆旁、大树下疏散隐蔽,迅速卧倒。
(1)就近躲避,躲在结实、不易倾倒、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,也可快速跑到开间小、有支撑的房间。
(2)要趴下,使重心降到最低,脸朝下但不要压住口鼻,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。也可以蹲下或坐下,尽量把身体卷曲起来。
(3)远离窗户、镜子、炉灶、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等。
(4)低头,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,或用被子、枕头等保护头部。
(5)如果来得及,要先打开门,以保证通道畅通;关闭煤气开关、电闸。
远离烟囱、水塔、高树、立交桥、高压线、路灯、广告牌等。
(2)尽量挪开脸前、胸前的杂物;清除口、鼻附近的灰土,保持呼吸通畅。
(3)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危险物,并用砖石、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。
(4)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,包括电源、水源等;也不要使用明火。
(1)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受困情况,寻求救援。
(2)无通信条件的,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,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。
(3)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、木排、门板、木床等漂流物,在水上转移。
(4)干万不要游泳逃生,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、铁塔,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。
(1)拨打119报警,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,切忌乘坐电梯。
(2)穿过浓烟时,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,弯腰或匍匐前进。
(4)无法逃离时,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,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。
(1)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,不要强行下逃,可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。
(2)如被困在高层呼救无效时,可在窗前挥动被单、毛巾等物,引起别人注意。
(1)判明火势大小、风向,迅速向火已经烧过或植物稀少、地势平坦的地带转移。
(3)无法脱险时选择植物少的地方卧倒,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,把脸贴近坑底,用衣服包住头,双手放在身体下面避开火头。
(2)留心周围环境,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、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。
(3)在上游地区的人若发现泥石流征兆,应设法通知可能影响的下游村庄、学校、厂矿等。
(1)一旦遭遇大雨、暴雨,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。
(2)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,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。
(4)不要在土质松软、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,应选择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开阔的地方停留。
(1)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,裂缝在近期有加长、加宽现象。
(1)保护好头部,向两侧逃离,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,不要停留在凹坡处。
(2)遇高速滑坡无法逃离时,不要慌乱,如滑坡呈整体滑动,可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。
(1)步行时最好穿防滑鞋,不在湿滑路面上疾行、奔跑,尽量扶好扶手或其他固定物。
(2)走路时不要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,以免跌倒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。
(2)应保持安全车距,戴好头盔,防范摔跤造成的伤害。
(3)尽量选择无冰、平坦路面骑行,不要猛捏车闸,不急转弯。
(1)驾驶车辆应及时安装轮胎防滑链条,低速行驶,在转弯、坡道、岔道处应观察好路况。
(2)要避免超车、减少并线,减少制动次数,尤其避免使用紧急制动。
(3)应与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保持安全距离,在路口和人行横道时切忌抢行。
应将自己置身于安全地带,尽量不外出。在室内应该尽快关好门窗,远离窗户。
(1)在室外突然遭遇冰雹,要迅速寻找遮挡物,如躲进室内、有封顶的公交车站等暂时躲避。
(2)如没有遮挡物,应采取户外安全避险姿势:半蹲在地,双手抱头,全力保护头部、胸与腹部不受到袭击。可将随身携带有包、文件夹放在头顶,降低伤害。
(3)在开车途中遭遇冰雹,应把车靠边停下,注意不要把车停在可能有大型物体掉落的区域。
(4)远离照明线路、高压电线和变压器,以防发生触电事故,同时注意防雷电。